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在職場應有的創業家精神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A被朋友B建議面對新工作,不要讓別人知道你會很多技能,因為當別人知道你會這個會那個,就會把很多事情都丟給你做,你會做到累死,每天加班加不停可能還沒有什麼獎賞。所以只要守本分的做出被分配好的任務,讓自己輕鬆點就好。
對於這種想法,我完全反對。

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重點整理與心得

很推這本<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淺顯易懂。
做基本面投資,不應只關注財報而不懂商業模式,也不應該只懂商業模式卻不看財報。(雖然段永平說他不看財報...但人家有深厚的經營知識與看人能力,能過他質化那關,通常財報細節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這本書如同其書名,是教大家從三大表去看出一些經營的端倪,簡單又實用。
我整理了一些,蠻適合當作投資檢查清單,供各位參考。

成長股回測(營收+不同濾網)

看到朋友Simon認真做了成長股回測,效果不錯,甚至用自己的錢all in實作,skin in the game,不是唬爛的,所以我也回測看看,試試不同的想法。
Simon試了很多基本面策略,我先介紹兩個簡單又有效的,一個是營收創新高,一個是稅後純益創新高。
測試時間2010~2018共九年,手續費不打折。

巴菲特對於談判的看法

近期投資人都很關心中美貿易戰的進度,巴菲特在5月6號CNBC的訪談,表達了他對談判的看法:

有時最好的資源配置就是什麼都不做

這篇和各位討論資源配置。

先來個題外話。
前陣子庫藏股議題很紅,美國政治人物原本期待公司減稅後能對員工好一點,但沒想到企業將這些好處用來發股息和買庫藏股。政治人物擔心這樣貧富差距擴大,因此想一些條件限制庫藏股。

趁年輕為自己買張人生的權證

有時會在樓下的捷運站看到鼓勵小資族買權證的廣告,號稱以小博大,可以用不到一萬元的資金,賭對了就有數倍的報酬。
看了真令人捏把冷汗。

小心檢視那些賺錢的交易

推薦"高勝算決策"這本書,作者是Poker高手,將她在Poker所學到的知識,分享如何應用在其他領域的決策上,書中的重點很多,筆者分享兩點:

對現金增資和可轉債的一點想法

看到日本八佰伴零售集團的影片,內容是八百伴為了海外擴張,發大量CB,想說到期就稀釋股權,這樣就不用還錢,沒想到衰退期股價大跌,沒的轉換,結果還不出來破產。
前陣子和朋友討論現增和CB的籌資利弊,說一點想法,歡迎指點。

動能策略在台股有用嗎?

所謂的動能策略,是指買那些過去某一段的時間漲很多的股票

國外已經很多論文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證明動能策略有效。但這個參數要注意,如果買過去一個月漲最多的股票,後面反而會跌,如果買過去五年漲最多的股票,之後也會表現不好。但買過去一年漲最多的股票,後面表現就會好。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種追高策略會有效,很不可思議,乍聽之下很違反價值投資的原則。
對於這些動能策略有效的原因,說法不一,但更重要的是,台股有用嗎?如果沒用,那就連解釋都不必了。

對於指數投資的一些想法

最近看了這本"投資終極戰",作者執掌耶魯大學投資委員會多年,整本書的重點在推指數型投資,並提供一些實作上的細節。
指數投資這幾年很紅,主要強調打敗大盤很難,所以買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就好。
整本書關於指數型投資的部分都講得很好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閱,筆者分享一些不同的觀點。

過度自信是投資大忌

最近看了Netflix「黑錢」系列影集第三集,在講Valeant這家黑心藥廠的故事。這家公司的執行長覺得傳統藥廠花個十年砸錢研發新藥很笨,不如直接花大錢買下一些可以惡性漲價的藥物專利。
影片採訪了一些患有罕見疾病的患者,從每月付30美元被漲成2萬美元。這些患者因為只能靠這個藥物存活,只能乖乖成為待宰羔羊。因為Valeant很多藥都漲幾十倍,並不斷用此模式併購複製,2018-2015年股價價翻了15倍。執行長也不斷吹捧公司的未來,搭公司的私人飛機帶投資人到處玩。

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2018投資心得與檢討

今年的報酬率不怎麼樣,因為大部位在中國,不過並不擔心目前的投資組合。
基本上不買營運衰退,除非有特殊事件,例如資產處分或併購套利。
組合大多都破淨,如果獲利成長在10%以內,PE在2~7,成長10~20%,PE在7~10,成長超過20%,PE最多15。沒有原物料股或其他產品價格完全無法自己掌控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