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蒙格 給 年輕人找工作的 3個建議


要同時滿足這3個原則 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你應該努力嘗試

1. 別為你不尊敬、不欽佩的人工作
2. 別賣自己不會買的東西
3. 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我這一生非常幸運
由於和 巴菲特 共事
這3個原則 我都做到了

(資料來源:「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2講)

-------------------------------------------------------------------------

我目前認為 第1點最重要

2014年1月31日 星期五

不理性的力量 (實用的心理學效應)


<不理性的力量>金石堂連結


作者 艾瑞利 是行為經濟學教授
這本書在說明人的一些心理效應

書中很多結論 都是做過實驗的 而且很實用
在這邊 我只寫結論
想看詳細實驗的細節 可以去看這本書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努力,認真的活著(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



<努力,認真地活著>金石堂連結

作者是 稻盛和夫

開了2家超大公司 一家半導體 一家電信
退休後出家
成立 "盛和塾" 教導 數千位 中小企業主 怎麼經營公司
成立 多個慈善機構
獲頒 安德魯卡內基 博愛獎

78歲時 因為金融海嘯 日本航空快破產了
日本航空拜託他復出拯救
2年多的時間 就整個救回來

人稱 "日本經營之聖"


以下是他的分享: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運氣創造法則





<運氣創造法則>金石堂連結

成功無法預測

我們 常將 "1萬小時"定律,當做成功的法則
沒有所謂的天才,每個偉大成就的背後,都有 "1萬小時"的練習

但 這只限定在 遊戲規則明確 的領域中

例如 網球界的小威廉斯、音樂界的馬友友
他們都是從小到大 有計畫 有策略性的不斷練習 達到顛峰

但在現實生活中 
大部分的事 並沒有遊戲規則,
情勢總是瞬息萬變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巴菲特主義- 波克夏股東會的第一手觀察



<巴菲特主義- 波克夏股東會的第一手觀察>金石堂連結

這本書是 一個避險基金經理人,去波克夏年會,一路仔細觀察的心得
對於 巴菲特的粉絲來說
如果沒機會朝聖
也能看這本書 過過乾癮

以下我打了一些重點
和大家分享~

-------------------------------------------------------------------

在奧瑪哈 我比較能思考 (遠離華爾街的干擾)


年輕人問: 我要如何成為優秀的投資家?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13年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未來唯一確定的是 未來將充滿不確定
事實上 從1776年美國獨立以來 我們都一直面對未知
只是有時人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直存在的不確定性上


而在其他時候 人們忽略了 美國的企業將向前發展 股票將上漲
從20世紀 道瓊從66點 漲到12000點 還不算股利
儘管經歷了4次昂貴的戰爭 經濟大蕭條 和多次經濟衰退


這對於投資者 和企業管理者 來說
是一個相當有利的遊戲


巴菲特 寫給股東的信 (價值投資者必讀)





目前這個地球上的價值投資者
大多是受巴菲特影響

我自己也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

市面上巴菲特的書很多
引用巴菲特的話的人 也很多

但其實多數人都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他們通常都是片面的看到巴菲特某些話
就用自己的頭腦理解

成了半吊子的價值投資

其實
要了解巴菲特
他的精華 全寫在每年的波克夏股東信
每年都詳細的寫當年的策略
以及當時在想什麼

所以只要把波克夏股東信
一年一年逐字看
其實就懂了

但就我猜測
好像沒幾個人這樣做


半吊子的價值投資 很危險

因為台股 和 美股 很不一樣
現在 和 30年前 也很不一樣
看完後 你就會發現
有些巴菲特很在意的 我們很難做到 
例如 優秀的經營階層 
我們散戶無法像巴菲特這樣去親近大老闆,所以很難辨認
而且 因為以前資訊不夠透明 
巴菲特以前買的那些搖錢樹,價位也夠低  
ex:喜詩糖果、內布拉斯加家具
上面這兩家都是巴菲特都是私底下交易
而且都買在一個很殺的價格
我們很難有這種機會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 吸取精髓,從中改進
例如:巴菲特很強調 重押股票,強調不要超過6支
蒙格 甚至說 不要超過3支

而且最好是 抱永遠
因為這樣長期才會賺最多

但是 我們和 巴菲特 不一樣的是

1. 你在台股 可能很難找到 像可口可樂這樣 無堅不摧 的公司
    所以  能抱到永遠的公司寥寥可數
2. 巴菲特 買美股,要繳資本利得稅,所以頻繁買賣划不來,
    而且他很多都是買下整間公司,所以也無法這樣做
    但我們小散戶可以
3. 我們對一間公司的掌控度,遠低於巴菲特
     巴菲特很會看人,他對管理階層有興趣,才有可能買
    他要的人是充滿熱情,早就超越了賺錢,是把公司當做藝術品在做的人
    例如 內布拉斯加家具的B太太
    
    巴菲特 可以說是在面試
 
    但是,我們沒得面試、甚至連拜訪公司的機會都沒有
    (看 非常潛力股 就知道,費雪拜訪公司做的多勤)
    不管我們多會看財報、多會分析商業模式,把握度 都遠不如巴菲特
    (光可以徹底了解老闆人怎麼樣,我覺得就已經差很多了)
    所以,押單支 很有可能會崩潰
    他的師父 葛拉漢,就不拜訪公司,只專注分析財報
    所以葛拉漢 強調 要適度的分散

以上3點,只是我隨便舉例,我們和巴菲特不同的地方

雖然 我們有不少劣勢
但其實也有優勢
例如,我們的錢很少,所以可以投資一些 很有潛力的冷門股
但巴菲特就不行了

因此,認真去看巴菲特的信
然後思考 我們和巴菲特不同的地方在哪

哪些可以學,哪些要修改

因為篇幅都很長
而且用詞很嚴謹,不好閱讀
所以我幫大家整理重點,寫成白話文

花了不少時間
請 價值投資者 細細品嘗
絕對值得!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按讚分享好觀念,謝謝 

FB粉絲專頁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


<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 金石堂連結



本書想談的是生活中很多現象
分明靠運氣 卻被誤認為是靠實力技術才完成的事


作者是塔雷伯 也著有「黑天鵝效應」
對於「機率」在生活中的影響有非常深入的了解


其中「黑天鵝效應」幫助我很大 不管是對投資還是生活其他面向
讓我比較不會過度解釋一個現象
或對於運氣佔一個事件發生的重要性 比較有警覺心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2012年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我在2010年的信中說 未來一年房價可能會反彈
我大錯特錯
我們旗下的5家房地產相關事業 影響很大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Clayton 

這是美國最大的移動房屋生產商
2011年占美國移動房屋產量的7%


另外被影響的還有:
生產磚塊的Acme, 生產地毯的Shaw, 生產絕緣材料的Johns, 生產房頂連結板的Mitek


這5家企業在2011年的稅前利潤只有5.13億美元
和2010年差不多
但和2006年的18億美元相比

降幅超過70%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巴菲特:資產有3類,請買第3類 --- 生產性資產




投資經常被定義為: 現在投入一些錢 未來期望收回更多錢

但在波克夏 我們的標準更嚴格:

投資是,現在把購買力轉讓給別人
也就是放棄現有的消費 但在未來換得更高的消費力


從我們的定義 可以推出一個重要結論:
投資的風險 不能用Beta(波動)來衡量


一項資產的價格 可能會波動劇烈
但只要投資人在渡過持有期間之後 獲得購買力的增加
我們就不能說這個投資是有風險的
相反的 一個價格不會波動的資產 可能充滿風險



投資種類有很多 主要有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