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所謂的天才,每個偉大成就的背後,都有 "1萬小時"的練習
但 這只限定在 遊戲規則明確 的領域中
例如 網球界的小威廉斯、音樂界的馬友友
他們都是從小到大 有計畫 有策略性的不斷練習 達到顛峰
但在現實生活中
大部分的事 並沒有遊戲規則,
情勢總是瞬息萬變
在這樣的世界裡,人人有機會翻盤
2007年之前 Nokia一度是手機界的麥可喬丹 堅不可摧
短短幾年 就被iphone摧毀
當初誰也沒想到
Google的創辦人 布林 和 佩吉
做好Google的搜尋引擎後 原本想以100萬美元賣掉
但被別人砍價到75萬美元,最後還慘遭拒絕
這就代表 Google創辦人 和 買家
都無法預測Google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短短2年 Google的市值 漲到 1500億美元)
預測哪個人、點子、商業模型、策略 會成功還是失敗
其實都跟摸黑開槍一樣
即使是專家 甚至是自家創辦人 都很難預測出來
Google絕對不是個案
Youtube的創辦人 也沒有聰明到了解Youtube的所有潛力
以下是Facebook創辦人 馬克 和 他的密友的對話:
密友:希望你能早日成功
馬克:恩 只要推動 Wirehog 就行了
什麼是Wirehog?
它是讓Facebook用戶 可以互傳檔案的應用程式
所以當初馬克 也不知道Facebook的價值 竟然是眾多用戶的社群關係
而是檔案的互傳?
幸好他沒賣掉公司
1980年末期 心理學家 飛利浦
收集了數百個政治專家 做出的82000個預測
結果令人吃驚
這些專家的準確度 極差,跟亂猜沒兩樣
這可證明一般人 對預測未來的準確度有多差
而且我們老是忘記 自己過去預測錯誤的次數
書中舉了 星巴克 成功的故事
一堆專家 提出各種 星巴克 成功的原因
但成功 是無法被模仿的
因為時空背景不一樣
過往的經歷 無法保證未來的勝利
我們幾乎不可能預測 哪一家企業 或 哪個策略 將會成功
一旦某家公司真的成功 我們也很難針對它成功的原因,歸納出通則,並加以模仿
看到這裡 你可能覺得
好,既然成功很難預測
那我們能做什麼努力呢?
有的!
因為 既然成功 很靠運氣
所以我們可以 創造"運氣"
主要分成2部分:
1. 關鍵命運時刻
2. 果決的賭注
本書主張,成功的人 會設法創造運氣,並在運氣來時 好好把握它
1. 關鍵命運時刻
一場會面 或 事件 可能是逆轉人生的轉捩點
偉大的事業 可能從一個很鳥的點子開始
有2個方法,可以增加這種 "關鍵命運時刻"
(1) 不要太專注某件事
當你太專注一件事上 就會忽略周遭其他事
這樣會阻礙你獲得好運
我們必須每天為自己留一點時間
探索和當前目標無關的事物
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
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 存在很多隱形的機會
同時更有機會 碰上影響深遠的 "關鍵命運時刻"
(2) 採用 交集思考法
刻意去探索 和自己不同的領域、文化、產業
(書中舉了詹尼帝,是一位穆斯林
帶孩子去看籃網球賽 才想到女穆斯林的傳統服裝 很不適合運動
之後才設計出 專為 女穆斯林 設計的運動服裝)
勇敢接觸和自己不同的領域
這些領域的差異愈大 接觸到隨機觀點 的機率就愈高
建立 多元化的團隊
如果我們周遭都是一些不同型態的人
找到獨特交集的機率 就愈高
創造一個容易產生碰撞的環境
賈伯斯在設計 皮克斯工作室 時
就故意讓大家聚在一起
當員工彼此不期而遇 或 眼神交會時 就會產生一些火花
如果你能把 平常沒有理由彼此聯繫的人 兜在一起
就會提高 關鍵命運時刻 的發生機率
舉辦公司宴會時
多讓各部門 甚至公司外的人參加
這樣較容易激發 意料之外的點子
搜尋平日不可能接觸到的印象
世界最大媒體公司的CEO 曾問我
要怎樣才能跨入所謂的交集?
我告訴他
到雜誌攤前選5本 他從未讀過的雜誌 (和他的業務愈無關愈好)
試著聯想這些雜誌的各種關聯
2. 果敢的賭注
關鍵命運時刻 只是個起點
後續一定要採取行動
情況才會有所不同
賭注的輸贏 和籌碼多寡無關
因為人有"風險均衡"的傾向
安全的時候 就想冒險
意識到危險的時候 就會變得謹慎
就好像開車在寬敞大道上 你的速度就會加快
在雨天的山路上 你的速度自然會放慢
所以 兩者狀況 出車禍的機率不會差太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可接受的風險水準
並把自己的種種行動 推向那個水準
還有很多例子
例如 家離學校較遠的人 反而不會遲到
因為他會早點出門
近年來 橄欖球選手的保護裝置 比以前進步很多
但球員們受傷的機會 並沒有比以前少
因為球員會覺得自己穿上鋼鐵衣 刀槍不入
所以比以前更喜歡衝撞
所以 擁有比較多資源的企業 成功機率並不會比較大
例如 當你想執行一個點子
有1憶的人 和有100萬的人相比
成功機率並不是100倍
因為他會覺得他有很多錢 所以容易亂燒錢
但 只有很少錢的人 因為知道自己資源不多
所以會很謹慎使用每一分錢
前面提到
成功模式 是非常難預測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 就是下很多賭注
發表最多研究報告的科學家 寫出真正成功的報告的機率最高
畢卡索並無法事先哪一幅畫會紅
他只能不斷嘗試新東西
他的一生共創作了超過5萬件作品 有些人甚至估計10萬件
換算下來
他一天大概創作了2~4件
他是史上最多產的藝術家
愛因斯坦 寫過幾百篇報告
愛迪生 申請了1093項專利 並進行過數十萬次實驗
憤怒鳥 是 Rovio公司第52個遊戲 前面浮沉了8年
這些人都做對了一件事 那就是:
不斷擲骰子
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戰術
但因為資源有限
所以每次在擲骰子 都要為自己留點後路
所以我們就要用第二個戰術
將每次賭注的規模降到最低
第一次就賭對的機率 微乎其微
所以我們把資源 拆成很多個小賭注
這樣就能讓得到好運的機率提高
也可以重複嘗試任何點子
因此就有更多機會 修正原本的計畫
超級喜劇演員 洛克
就會在很多小型表演中 嘗試很多 不知道效果會怎樣的笑話
就算不好笑 代價也很小
等到試到了一些很不錯的笑話
就拿來用在大場表演中
這就是 <十倍勝 絕不單靠運氣>裡頭講的
第3個戰術就是
只計算風險 不計算報酬
因為未來的報酬 算不準
所以算了也沒用
我們不可能在一個點子 還在很青澀的階段
就知道它的價值
Google、Facebook的創辦人 都無法做到
我們能做的
就是計算可能的虧損
亞馬遜創辦人 貝佐斯:
我們7年前開始做Kindle
只需要下一個賭注
如果你經常發明東西 而且願意忍受一點失敗
那你永遠都不需要賭上整個公司
我們有足夠的規模
可以在不嚴重衝擊公司財務的狀況下
進行大量的各項實驗
這是最棒的事情了!
當你試到了 請記得加倍下注
---------------------------------------------------
這本書和上一本"梅迪奇效應"
基本上 講的事情差不多
就是作者主張 很多事情都是機運決定的
我們能做的 就是
讓自己處在 容易遇到機運的環境
包括認識很多不同總類的人、體驗沒做過的事(例如 高空彈跳XD)
如此 我們自然會產生很多靈感
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
這個觀念 對我還蠻受用的
尤其對我這種古靈精怪的人來說
多在新鮮的環境下,容易想到一些鬼點子
所以我會不斷要求自己
認識新的人、體驗新事物
然後每個月檢視自己 是否比上個月還要進步
一方面是滿足我的好奇心
一方面是我知道這樣做,好運的機率會比較大
當你的能力圈不斷擴大,也會對自己愈來愈有信心
不會對自己現有的東西 抓著不放
鼓勵大家 勇敢跨出舒適圈
按讚分享好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