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2019投資心得與檢討

近幾年的主要工作都差不多,依舊在找尋民間高手。
今年認識的高手,個人資金的範圍在1億~20億台幣,長期年化在20~100%。(有一位大哥個人持股100多億,不過很多人認識,就不講名字了)


這些高手會不會是倖存者偏差?運氣的成分多少有吧,但很難釐清運氣和實力的比例各占多少,只能從他們的方法去主觀判斷,例如一個朋友S每次融資重押兩三檔,質化分析做得很細,盯得很緊,抓了幾次數倍股,10年下來翻了100多倍。而另一位朋友C是短線趨勢交易,同時持有50~100檔,每次交易週期大概就幾天,嚴格停損,基本上強勢的股票都會吃到,這樣也白手起家做到了7億,不僅報酬率驚人(沒開什麼槓桿),回撤也極低,彷彿看到了台灣的BNF。如果這兩個朋友要我來評論,我認為朋友C的運氣成分就很低了,因為他的交易次數非常多,月周轉率超過1000%(一年九位數交易稅orz),且下注非常分散。

今年待了三間短線操盤室,方法都不太一樣,但報酬率都驚人。兩間是順勢(雖然細節不太一樣),一間是事件+籌碼+逆勢,做短線對於多年巴迷的我,幾乎可說是大逆不道,但我就想跳出舒適圈,看看那些我不懂的東西。短線對我來說肯定會增加不少壓力,看到朋友那種看對再融資再押,類似索羅斯的做法,俺的心就撲通撲通跳,久了難免會折壽,但有了這些體驗,我不會再像以往無知到說只有價值投資是王道了。目前正在練習適合自己的方法,必須安全、天花板也足夠高才考慮,練得起來才會加大部位,但我想做短線的機率還是很低。

除了短線,那波段呢?去年的心得分享裡,就分享過波段神人的方法,大概就是利用資訊不對稱,抓轉機股,也是做到年化超過50%,不過可惜的是,這方法大部分都是中小型股,能塞的資金有限,我觀察到的神人裡,超過1億元以後,報酬率就會大幅下降。如果要塞更多資金,就是將週期拉長一些,原本做季轉機,改成年轉機,周轉率變低,報酬率難免降,但我還是觀察到一個非常神的例子,不過是在中國。該朋友N也是重押兩三檔,每次只選某領域競爭力最強的公司,但買的當下因為公司出現一些問題或產業不被看好,導致市場給的估值很低,買進後隨著時間,業績出來,戴維斯雙擊,每次週期大概三年,每次賺4~5倍,十幾年下來也是超過100倍,滾到10幾億了,再講白一點,就是只專做低估的超級成長股。朋友N讓我覺得比朋友S更神的地方是,他沒槓桿,而且他很懂市場的情緒,買賣的時間點通常都很漂亮。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這種重押的神人,重押前都是把該標的摸到超級熟,盯很緊,例如押某支建商,他可以跟你細說各省每個建案的推案進度、團隊狀況、對手態勢、融資情形...而且只要標的出現新的問題,馬上就會修正評價,立馬減倉甚至走人,不帶一點感情,沒有這種研究深度和理智的人不要輕易重押。

當然講完這些例子,一定有朋友覺得是倖存者偏差,我個人的態度是,去學學人家厲害的地方,至於押注的力度自己控制好就好。

講那麼多成功案例,來講講失敗的。
看到一位基金經理人朋友的績效爆掉,十幾年賺的還沒有一次失敗賠得多,有點感慨,原因是重押某支股票看錯。
當初和他聊起某檔持股,這檔我也算是有些了解,我發現他並沒有研究很深,竟然敢重押,我當時就感到疑惑...
雖然現在講是馬後炮,我也沒有調侃的意思,相信他在失敗的過程中一定很煎熬,提出這個案例只是警惕自己和提醒他人,永遠別高估自己。

蒙格說,別想怎麼成功,先想怎樣會失敗。如果真的依循價值投資還會失敗,我目前想到的大概就兩個理由,一個是重押看錯,一個是融資被斷頭在低點。
要解決融資的問題,我看到有的朋友是直接在開戶時不開融資功能,逼自己想衝動時都沒得衝動。
而重押的問題,就要堅守某支持股或某產業佔總資產的上限,如果是設20%,那就怎樣都不能超過,再看好都不行。套牢了也不攤平,特別是基本面開始有疑慮,要想的是要不要砍掉,而不是想辦法在這筆賺回來。
我有個習慣,我會忘了自己的買進價,完全就是投資組合間現有價格的機會成本考量,所以在大盤下跌時,我有時會割肉低估的持股,去換更低估的資產。等到大盤回升時,該賺回來的都會回來。(最忌諱的是低點割肉,就說要現金為王,或者告訴自己再也不碰股票,結果大盤回升時都沒你的份,這通常就是初級韭菜容易犯的錯)

雖然看到一些成功案例,但也看了更多失敗案例,對於那種融資重押賺到翻掉的神人,也慢慢不羨慕了,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致富就好。愈來愈懂得要敬畏市場,想著獲利之前先想風險,也可以理解一些朋友乾脆就持有指數,省的每天在那操心。而且真的是大賺的快樂程度遠不如大賠的痛苦程度,有經驗過的朋友都能體會,所以不去冒著破產的風險追求成為暴發戶,而是穩穩地讓資產一步步成長,才是合理明智的選擇。

回過來檢討我個人吧,成功的就不講了,講講該改進的地方。今年在價值投資風格上做了改變。
我把價值投資分成三類:
A:用合理價買進頂尖的公司,公司的價值會隨時間快速上漲,你可以長期持有,或等到價格漲到遠高於價值時賣出。
B:用便宜價買進不錯的公司,公司的價值會隨時間緩步上漲,等到價格漲到高於價值時賣出。
C:用極度便宜價買進平庸公司,公司的價值不會隨時間漲,甚至可能跌,等到價格漲到接近價值時賣出。

這三種方法都是價值投資,都可以賺錢, 只是不同門派,例如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就以C方法為主,而巴菲特年輕時以C方法為主,中年之後慢慢改成A方法為主。

價值投資就好像你經營一個球隊,你在買球員前,也會這樣衡量每個球員的CP值。用超貴的價格買明星球員不一定划算,他如果失常或受傷就虧大了,而買只剩殘存價值的老將也不一定不好,只要他夠便宜。

我以前在A、B、C三種方法都用,但未來我會慢慢加大A的比例,減少甚至完全放棄C的比例。
原因是在我觀察各行各業的許多股票,我發現隨著這個世界的網路化、自動化,都讓頂尖公司成長的速度和持久度不斷增加,而爛公司的衰敗速度也在加快,也就是說,C方法會愈來愈不好用,因此,未來在價格和品質的衡量,我會愈來愈重視公司的品質。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那為什麼不全部用A方法就好?那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合理價的頂尖公司,頂尖公司大部分時候都是很貴的,所以如果找不到足夠多"合理價"的頂尖公司,那我就會退而求其次,用B方法,找尋便宜價的不錯公司,想辦法做營運擴張期的那一段。

今年在A方法的績效都正常發揮,但B和C方法拖了不少後腿,買的一些菸蒂超便宜,但有些管理層幹了一些蠢事,毀滅價值...我甚至跑去香港和中國見管理層,只為了當面釐清一些問題跟給一些建議,但沒什麼效果...我不清楚Burry是怎麼做好這件事,沒有董事席位,別人根本不把你當回事...而且為了一點小部位大費周章也不划算。所以以後菸蒂乾脆少撿或完全不撿了,除非有明顯的催化劑。

說來慚愧,
"用合理價買進偉大公司,勝過便宜價買進平庸公司"
"買進偉大公司,只要坐在那等它股價飛起來就好"
"這個策略是只要聰明一次,還是要一直聰明很多次?"

蒙格耳提面命的這些話,我不是好幾年前就當作聖經了嗎?為什麼還要自己親自吃虧,繞了一圈才理解這句話的真諦呢(巴菲特說菸蒂癮難戒,還真的是)。並不是說撿菸蒂賺不了錢,只是我主觀認為這個方法在未來將愈來愈不利。

雖然有些做波段很神的朋友,可能看不上這種長期投資的報酬率,但跟著這些頂尖管理層學習各種經營管理的策略,我個人覺得很有趣,也對更遠的未來有所幫助,所以我願意現階段不完全追求報酬率最大化(當然有波段做也是很開心啦),而是花點時間多跟厲害的人學學,反而撿菸蒂看著平庸管理層沒有作為,常讓我感到無奈又學不到東西。

最後還是要感謝過去一年指導過我的朋友,很多強者真的是無私地分享,感激不盡,若有我能貢獻之處,一定不會忘記報恩。繼續前進,保持交流!

FB粉絲專頁 升鴻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