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查理 蒙格 1985~2000年 Wesco股東會問答



波克夏用人文化

在開除很明顯不適任員工的方面,我們行動太慢
不過用人經常是對的

波克夏子公司沒有一定的文化
他們都是獨立運作


他們全都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
專注在他們擅長的領域
沒有冒險超出其能力範圍的慾望
他們把客戶的承諾,當作最重要的事

這些文化不是我們建立的
而是我們買之前就已經有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去搞破壞


對於保險業的經營,安全第一
如果阿吉特和巴菲特 對於某一重大合約的意見不同
我們就不會做這筆生意


"自私的基因"是本了不起的書
我建議你一定要看
從長期來看
任何行為都是精巧的實踐進化的結果


我們要掌握所有重大學科的主要思想

多數人掌握的模型數量很少
只能用所知有限的模型解決問題
也不知道如何與其他人的模型 搭配使用

我的方法是把我有重要的模型都學會

如何獲得有效理性,是我一生的追求


訂目標很好,但不要不切實際
不然會使人作假


我們傾向做一個利率的不可知論者

在我一生中,利率的變動範圍大的離譜
從低於1% 到 高至20%

利率是重要的,但也不可知
如果你像我們一樣
發覺自己其實無法預測利率
那你就會用其他方式做投資決策

我們意思並不是說沒人能預測利率
或許有些人出奇聰明 或有靈通的消息 能預測一些短期的利率波動
但你讓他預測兩年之後的利率
我相信他們的預測能力 會下降接近0的水準

另外
只用利率來預測事情是不夠的
香港與日本都曾經資產泡沫破裂
兩邊政府都對股市有大規模的干預行動
但香港很快就恢復
日本卻長達10年的衰退
為什麼?

我認為關鍵在心理因素

日本人緊張兮兮的極度規避風險
銀行拒絕貸款

但香港是中國人聚集的地方
中國人喜歡賭博,也喜歡行動

中國人和日本人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新技術不一定會壓縮利潤率

一些公司利用新技術 能拉開其他對手的差距
Costco就是這樣
利潤率高的不可思議
但其他零售業者可不是這樣

我認為Costco的經營模式對Costco本身和消費者都有利
但對其他零售業者可不是


沒有以最快的速度賺錢不是悲劇,
試圖這樣做才容易引起悲劇

如果你足夠有錢
也有一種投資方法
可以讓你保持這種足夠有錢的狀態

那就算別人賺的比你快
也沒什麼

因為其他人比你好而讓你嫉妒痛苦 是很蠢的阿!


重點是避開真正的大麻煩

生命和生意有許多成功 其實來自己你知道要避開什麼麻煩
例如早死 或 失敗的婚姻
很多是一旦纏身,真的是麻煩不斷
如果你能與這些麻煩保持距離
你的生命將順利許多


就算你的機會沒有比較多,
只要有耐心,用正確的方法,一樣能致富

我們比你們幸運
我們的投資初期,是在大蕭條之後
所以我們有較多機會

但你能活得比我們更久(maybe 100歲)
只要採許跟我們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耐心
下重注在極少的好機會
一樣能取得我們這樣的成就


少碰會稀釋股權的公司

1947年,我在哈佛研究美國的股票期權會計處理
我的結論是,這是個愚蠢敗壞的制度
這些獎勵股票期權 會嚴重稀釋股東權益

但這無法避免
既得利益者會阻止這個騙局結束

我問這些會計師,有無辦法可管?
他們回:沒辦法,吃人的嘴軟


我們如何獎勵員工:給現金

如果是需要很多資本營運的企業
我們會先保留很多資本支出後,才會發獎金


要買真的能產生"現金"的企業

多年前 我在建築設備業有個朋友說:
不論我再怎麼努力
每年年終我的所有利潤 就是躺在我家院子裡那些用過的舊機器

他的公司從來不會產生現金,只會讓院子裡的機器愈來愈多
一般來說,我們痛恨這種類型的公司
我們喜歡印鈔機
這樣我們拿這些現金去買第二個印鈔機,然後再買第三家...
我們不喜歡在財報上有利潤,實際卻沒有現金產生的企業

過去30年電話公司都是一項糟糕的投資
他們只是像瘋了一樣不停發行新股,燒更多錢
他們只有燒錢才能賺錢
對AT&T的股東來說,從沒有真實的現金可以分配

如果新資本的回報率夠高
我們才會願意投資



葛拉漢:讓你陷入困境的不是壞主意,而是好主意

如果某項投資沒那麼好,那你就不會押太大
人們通常是在那些好投資過度自信,押太大,偶而看錯就會讓你付出代價


有時候,捨近求遠是好事

為了增加多年以後的利潤
公司在短期把利潤降到0,是英明之舉

GEICO就是這樣
公司砸廣告,為了提升未來許多年的利潤


不同業務會有不同的策略

有人問:
既然喜詩糖果賺那麼多,為什麼不拓展到全世界

答案:行不通

如果你理解喜詩糖果
你就知道在巴黎和新英格蘭無法複製,當地有地頭蛇

我們對GEICO的策略很積極
對其他公司,卻是要穩定緩慢成長

所以我們沒有統一的模式
而是讓各子公司自由發揮


PE和PB哪個指標重要?

長期來看,關鍵是盈餘成長


為什麼巴菲特和蒙格 很早就不代操收費了?

首先
我們的錢已經夠多了,想買什麼都買得起
再來
如果我們不能為信任我們的人 帶來很好的投資回報
我們會極度不安

所以巴菲特在股市過熱,沒什麼好買的時候
解散了合夥基金

我們天生就有負責任的精神

我和巴菲特認識一個人,靠代操費賺了1億美元
儘管他的客戶沒賺到什麼錢
他也一點也不內疚
對他來說,得到一億美元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會這樣
我們想當值得依靠的人


理解企業,可以從簡單的開始
直到熟練到跟呼吸一樣簡單

它的威脅和機會是什麼?
它的競爭力在哪?

如果我在商學院教書
我會先從零售業開始
因為零售業理解起來較容易
一旦學生們理解了零售業
我才會開始教一些複雜的企業 例如家電製造業

弄清楚為什麼這些企業成功,給我帶來很多樂趣


巴菲特天生很會看人

他的失誤次數很少
他很容易嗅出誰靠不住


如果一家企業不是連傻瓜都能經營的好
我們就不太會投資

如此,管理人犯錯,也不至於太致命


我們一直是股票的淨買入者

所以我們希望股票大跌,這樣才有便宜貨可撿
我可能在乎50年後的股價
但完全不想要股價近期上漲


我們堅持只待在那些我們有優勢的領域

一般人會到處追逐機會
這樣的競爭壓力比較大
我們不喜歡快速的科技變革
因為我們理解這些複雜的科技不在行
市場有大量的機會,但那不是我的機會
我們努力分辨我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我們在我們的領域 不斷找尋錯誤定價的賭局


價值投資 基本上是撿便宜
但某些關係,值得支付溢價

例如你在巴菲特年輕時投資他

前天有一個人給我一張5萬美元的支票,說:
如果你願意讓我免費為你工作,這張支票就給你

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方法
雖然他找錯人了

但我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某一個人,值得這樣做


不要區分 價值股還是成長股

我說了很多遍
所有的聰明投資 都是價值投資
如果你認為該公司買在本益比35倍很合理,這仍是價值投資

區分價值股還是成長股,這個觀念是廢話
這種區分只是退休基金顧問在賣投資建議時會講的話


強制要求自己保持好奇心 且 客觀思考的習慣

如果達爾文參加SAT考試,他的成績可能很低
但他卻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給我們的啟示是 
即使大腦運轉很慢的人
只要發展某些思維習慣,還是能超過其他人


可怕無聊的重複性勞動,對孩子是很好的教育

我小時候在巴菲特爺爺的雜貨店打工
巴菲特也在那打工過
我和巴菲特都不太喜歡這份工作

但這對小孩是很好的教育
讓他體會重複性的勞動有多可怕


如果有人介紹你投資機會,而且他的傭金很高,別碰!

這樣或許會損失一些機會,但你能避免很多損失


當你年輕時,應該冒險做一些不愉快的事

前提是你能應付這些困難
不然我覺得其他對待人生的方式 都太過膽小


我們不喜歡複雜的結構

我們想節省腦力,做更有生產力的事
擁有許多部份控股的子公司,可不是我們想做的事


把非常重要的東西 當作普通課程在教,很瘋狂

排列組合,點亮我的學習生涯,往後很多地方都有用到
我記得是在高二學的
我覺得它很重要
但奇怪的是,老師並不知道它很重要
竟然把排列組合 這種非常重要的課,當作二次方程式在教
非常瘋狂


有意揭開傷疤 是個好主意

最近我接觸了強生的CEO
他們會檢討5年前所做的收購
這是個了不起的制度
很多人千方百計避開檢討
但是強生的人卻歡迎它
從錯誤中學習,是個了不起的事


與資產質量相比,我們更看重管理質量

我們的時間很有限
有些事情要仔細考察,有些只能粗略判斷

對於銀行股,我們不會查每筆貸款
但我會去看管理層的思維方式、工作背景、文化

經濟落後的農村地區 出現違約情況
富國銀行比其他銀行強的多
其他銀行都以可怕的速度打入呆帳

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要放這些貸款
他們有一堆藉口

但富國的Carl卻說這件事很蠢,他不會做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
和這種人相處很愉快


葛拉漢也有盲點

他對有些企業值得付出高價這件事,理解程度太低
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他自己秀出他的績效
他只用一支成長股就發財了,這支賺了超過全部財富的一半

葛拉漢沒有意識到
有些公司值得用高本益比買
看看可口可樂,跟它的股價相比,帳面價值簡直微不足道


變得聰明花了我們很長時間

巴菲特和我有時都會想
要是我們當初以更好的企業開始
而不是郵票或鋁業或紡織公司
我們現在會怎樣




推薦文章

<一個影響我10年的遊戲【現金流】>
提早財務自由最重要的觀念

<喜愛閱讀的朋友有福了!一次看懂上百本好書>

按讚分享好觀念,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